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和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随着战争的发展演变,未来战争越来越表现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等全方位的较量,是基于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角力,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打赢未来战争的根本保障。国防动员贯通经济与国防、横跨军队与地方、关联平时与战时,是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奋力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必须注重统筹处理好政治与军事、发展与安全、备战与止战和物质与精神四个辩证关系,把正动员方向,强化军地协作、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提升保障打赢的动员能力。
深刻把握政治与军事的辩证关系,切实把正新时代国防动员方向
军事服从政治,政治性是军队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这深刻阐明政治决定军事、引领军事,军事服务政治、支撑政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深刻理解把握这一辩证关系,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政治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军事的极端重要性,发挥其对国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作用。国防动员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总书记指挥,确保国防动员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我们必须把国防动员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全面贯彻党对国防动员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加强民兵预建党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防动员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国防动员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目前,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已全面落地,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充分体现了国防动员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建设强大的国防动员,必须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牢牢把握新时代国家政略需要和安全战略需求,把动员事业放在复兴伟业中谋划,把动员布局放在国家全局中谋篇,把动员方略放在强军战略中谋定,做好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的“下篇文章”,进一步理顺国防动员平时领导管理与战时组织指挥关系,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通、机制完善、运转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全面提升国防动员支撑强军胜战能力。
深刻把握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努力构建军地一体化发展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发展和安全始终是国家战略的永恒主题,二者互为条件、彼此支撑,安全离不开发展的成果,而发展又需要安全来保证。当今时代,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战场上的对抗不仅是军事体系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深刻理解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两大主题,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加强军地联动协作,全面提升国防动员能力,为强国兴军、强军备战,保障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坚实的力量支撑。
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为战而备、应战而行,是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国防动员建设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无论是人力、物力和科技等资源主要在地方,必须把国防动员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强整体设计和统筹谋划,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跨军地、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调,把战略方向军事斗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国防科技工业融入区域工业布局,总体规划、一体推进。由于国防动员涉及军地双方,关联各行各业,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军地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时代国防动员体制,明确军地双方职责;健全完善需求潜力对接、联合协调、任务统筹、激励奖惩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成果互鉴;通过“双向驱动”加强军地衔接,形成以需求牵引目标、以规划统筹建设、以政策保障发展的融合式发展体系。
深刻把握备战与止战的辩证关系,全面提升打仗型国防动员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列强战争蹂躏的历史教训,揭示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强调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只有我们有准备、有强大军事力量、有打赢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这深刻阐明能打仗与不打仗、能打仗与打胜仗的辩证关系,只有做好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准备,才能以战止战,有效保持战略竞争主动权。当前,国际地缘政治斗争错综复杂,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必须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积极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增强军事斗争准备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着力提高对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支撑度和贡献率。
坚持平时准备和战时动员有机结合,这是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的鲜明特色,尤其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提高保障打赢能力,必须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健全平战转换机制,推动指挥体系平战一体构建、动员准备平战一体促进、行动能力平战一体提升,实现战事未起、动员先行、升级有备。其次,要进一步理顺国防动员平时领导管理和战时组织指挥关系,厘清职责界面,健全运行机制,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通、运转畅通的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增强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综合保障力。再次,要加强国防动员潜力数据调查,尤其是民兵新域新质力量建设,紧跟军地科技发展动向,完善新兴领域动员潜力调查统计指标体系,规范新质力量动员潜力调查的项目、内容和要素,深挖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服务作战的新型潜力资源,为民兵新域新质力量动员实战化准备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大力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积极挖掘更多基于现代科技的参战支前途径,拓展新域新质参战支前力量,充分发挥人民战争伟力,凝聚民心意志、集聚民间智慧,有力支援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
深刻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全力汇聚全社会思想意志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上强给精神上强提供必要的基础,但是精神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物质,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物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精神上不强大,物质的繁荣和发展将难以为继;精神上强起来,对物质继续繁荣和发展将给予持久而深层的强大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这深刻阐明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科学揭示了战争制胜问题上精神因素的重要性。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就用劣势武器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保障。未来信息化战争突发性、残酷性空前增强,既是举国物质的较量,更是全民精神的比拼,特别是对军人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战斗作风等精神因素要求更高、考验更严。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深刻理解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必须充分认识迈步强国强军新征程,物质和精神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动员建设面临许多新挑战,还有许多“雄关天险”要闯,必须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锻造顽强斗志和精神品格,在全社会厚植居安思危的意识、敢于斗争的精神、崇军尚武的观念、强国强军的担当,钢多了气要更多,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汇聚磅礴力量。
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支撑,必须做好军政军民团结,这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要着眼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弘扬双拥优良光荣传统,全面提高双拥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同时,军地应协力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这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评估体系、督导体系,构建军地协力、区域协同、系统协调、业务协作的工作格局。坚持面向全民、分类施教,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努力实现对象、地域、时间、内容、手段全覆盖,切实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