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障过往部队能力
■王新平 温彦
应战应急行动中,部队往往要从驻地向任务区域机动,在一定区域内保障过往部队,是国防动员系统的重要职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接到保障通知突然、实施保障时间有限,所以更需要对保障过往部队这一使命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的准备,一旦需要,确保能够实施精准高效的动员,为过往部队提供有力的保障。
保障过往部队既要对接千军万马,又要协调各行各业,组建一个权威高效的指挥协调机构必不可少。应在国防动员委员会框架内,依托联合办公室,成立基本指挥所,对保障行动实施统一的指挥协调。必要时,还可设立前进指挥所,在一线组织力量协助部队进行物资装载、抢修道路、警戒防卫等。
精细对接部队需求,是圆满完成保障的前提。从受领保障任务的那一刻起,基本指挥所、前进指挥所就应与过往部队建立密切的对接关系,不仅要了解任务部队过境时间、途经路线,而且还要清楚任务部队在通过辖区过程中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如何前送等情况。对部队提出的动员保障需求,采取定单位、定数量、定标准、定时限的办法,逐一分析研究、逐级细化明确,形成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的方案计划。
方案计划一旦确定,就要紧锣密鼓地抓好落实。应突出一个“快”字,从指挥所到一线队伍,都要紧抓快干、分秒必争,防止因慢半拍而“掉链子”;强调一个“严”字,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承办企业,对于明确的工作任务,必须按照既定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坚决防止打折扣、搞变通;关注一个“合”字,保障过往部队是各个部门的“大合唱”,不是哪一个单位的“独奏曲”,各路人马要并肩上阵、协同发力,做到过往部队需要什么保障、就能第一时间提供什么保障。
保障过往部队虽然时间紧、任务重、突发性强,但也有其特点规律可循。根据近年来多地的探索实践,在保障的方式方法上应当做到“三个结合”。
全面保障与重点保障相结合。根据任务部队人员数量、装备类型和机动区域道路交通等实际情况,组织各类力量实施全面、全方位保障。在此基础上,集中主要力量,对部队集结(宿营)区域、途经重要交通干线关键地域等实施重点保障。
接力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依托分布在省、市、县各层级的民兵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构建前后衔接、分段负责的接力式保障体系。同时按照以强补弱的思路,安排专业素质过硬、设备器材精良的队伍跨地市、跨县区对过往部队实施伴随保障,弥补一些区域保障能力偏弱的不足。
定点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保障力量道路熟、地形熟、目标熟、情况熟的优势,将主要保障力量预先配置在重要区域、重点地带,对过往部队实施定点保障。在此前提下,还应视情组织部分保障力量,对部队必经的道路、桥梁、车站、码头等预先侦察,根据了解掌握的敌情、社情、民情,派出队伍实施机动保障,确保部队走得顺、走得快。
来源:河南国防动员